水鳥回來了! 宜蘭壯圍新南國土生態綠色網絡執行田區,是水稻田?還是養雞場?讓鳥鄉民調查時傻傻分不清,驚呼超壯觀爆大量!林務局羅東林區管理處推動「國土生態保育綠色網絡計畫」,委託宜蘭縣生態農業發展協會並與在地品牌「新南田董米」合作,進行水田鳥類保育行動,自2018年起4年深耕期間,棲地營造面積擴張至10甲以上、調查記錄10種以上野鳥數量增加,亦有因棲地營造而吸引來的新南社區新紀錄鳥種,成果豐碩!
行政院農委會林務局推動國土生態保育綠色網絡建置計畫,期望在地狹人稠的臺灣,編織起健全的生物保育網絡。羅東林區管理處盤點位於臺灣東北宜蘭縣之生物資源,考量蘭陽平原地處東北季風直接吹拂的區域,水稻田一年一穫、可終年蓄水,形成環境良好的濕地,再加上臺灣正位於東亞澳遷徙線(East Asian-Australasian Flyways, EAAF)的必經位置,每年吸引大量水鳥前來蘭陽平原的水稻田棲息。故,著眼具生態價值之水田濕地環境,推動友善環境耕種,導入生態系服務給付(Payments for Ecosystem Services)之理念,提供「生態薪水」作為執行友善環境行動的報酬,進行休耕期田區再生稻保留、田埂加寬與植被經營、水位管理、米糠施撒等四大項棲地營造,期望增加鳥類的食源與棲息空間,同時也為每年來台灣度冬、過境的候鳥們,營造能安身立命的棲地環境,並將理念推廣至五十二甲、內城、季新錦眾等其他水鳥重要棲地,點、線、面逐步擴張,共組水鳥保育的「網」,守護在地生態,讓珍貴自然資源在蘭陽平原永續,期望實踐人與自然共存共榮的精神、維護生物多樣性。
新南位於蘭陽溪口重要野鳥棲地(IBA)範圍,是宜蘭縣內知名的鳥類熱點暨保育優先關注區。由於近年蘭陽平原土地開發壓力、水田溼地環境嚴重流失,加上慣行農業農藥使用、東亞澳遷徙(EAA)整體棲地品質下降,水鳥數量大不如前。林務局羅東林區管理處期望守護蘭陽平原珍貴水鳥資源,陸續與新南、季新、五十二甲、內城等地區合作,針對2018-2022年、4年度之10至2月(冬季休耕期)調查資料進行分析,超過十種野鳥於綠網田區的單位面積數量優於非綠網田區。在數量成長方面,長趾濱鷸、田鷸、紅冠水雞及麻雀等4種野鳥最為明顯,鷹斑鷸及黑腹濱鷸小幅增加。上述野鳥除紅冠水雞外,皆為近年來全臺或宜蘭縣內數量減少的種類,亟需關注。在生態綠網的實踐下,受惠於綠網田區的鳥種亦有在鄰田數量增加的趨勢,以鳥類大尺度棲地而言無疑是個另人振奮的好消息。
除了讓野鳥「回來了」,國土生態綠網計畫也成功「變出新朋友」,如小秧雞、雙眉葦鶯、赤胸鵐,皆為原本未曾記錄、在進行棲地營造後才首次現身的新紀錄鳥種,令人振奮。同時,綠網田區也有維持或增加鳥類忠誠度的效果,如東亞秧雞、褐頭鷦鶯,雖現階段於社區之整體數量未增加,但明顯偏好生態綠網棲地營造的田區,因此執行團隊大膽推測,綠網田區如能持續擴張,上述野鳥也可望增加。國土生態綠網計畫強化棲地營造4年,加上在地社區多位農民全力支持,成功守護水田鳥類,然而並不是所有鳥種的保育都如此順利,如東方環頸鴴及小環頸鴴,數量先增後減,小環境鴴數量甚至比綠網推動第1年少;新南地區的明星物種—太平洋金斑鴴、小辮鴴,也因其集體移動能力及對大尺度棲地的需求,難以評估成效及方向。林務局羅東林區管理處期盼在現階段東亞澳遷徙線生存危機未解,宜蘭縣整體棲地面積面臨開發壓力持續減少下,能持續守護關注區整體棲地,並期望有相同理念的共同加入,讓國土生態綠網累積的行動經驗與成果就能持續為臺灣保育寫下新篇章、打造人類與水鳥共生的應許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