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菜學校」是陳木城一直以來擺放在心裡的願望。「台灣有這麼豐富的野菜資源,而大部分的民眾們,對它們僅止於薄弱的了解,這種根本的在地文化需要被知道。」目前正在募資階段的野菜國小,選址於在宜蘭三星鄉內擁有約三公頃腹地的天山農場中,屆時將讓孩子們在這裡與大自然相處、學習、成長,希望有志之士一同集資,共建傳承台灣土地驕傲的田地學校。

(打造一所沒有圍牆、簡報和分數的野菜學校|野菜學校 提供)

在教育界深耕數十年載的木城校長,對於教育界貢獻良多。在目前你想到的實驗學校如康橋國際學校、慈心華德福實驗學校、人文國民中小學等,都曾聘請木城校長擔任顧問,借重他長年在翻轉教育中的研究及經驗,給出最適合學生的教育規劃。

(鼓勵孩子在荒野中「動手做」|野菜學校 提供)

然而,越在「裡面」的人,也越懂「裡面」所遇到的困境。在台灣目前教育出了很多問題,每個孩子擁有不同的家庭背景,個體也有著不同的性格,怎麼可以讓同一種教育方式適用於全然不同的孩子呢?「野菜學校」是要每個學童的個體實作,以及共同合作,讓孩子透過身體的感官,去促進他們的學習。野菜學校規劃出一系列的學習課程,讓小孩從辨識、採集,再到烹煮,整體脈絡化下的親身體驗活動,能夠讓學生不僅是在一般教室中,藉由投影機或課本的內容,只利用頭腦在學習;更是要讓學生從實作的經驗下,藉由感官的刺激,培養不僅只有頭腦思考的能力。如從看似都相同的蚯蚓,讓孩子在同中取異下,訓練他們的分辨能力;抑或是從實際採集各種不同的野菜,透過嗅覺感受野菜的特殊味道,又或者是利用咀嚼的方式親自品嘗野菜的苦辣酸甜。

(從農田到餐桌,鼓勵孩子在荒野中「動手做」|野菜學校 提供)

木城校長躬下身,將手指插入農場中一處被樹蔭遮擋住的泥土中,「你們知道哪種土是最肥沃的嗎?這些土這樣還不夠深和鬆,待及它的深度再拉長一點,對於野菜來說就很有營養價值了!」地瓜葉、川七、龍葵、過貓……等都是餐桌上常見的菜餚,然而這些看似平常的野菜種類,實際上卻是在台灣這片土地屹立數千年、沒有經過人為培育或改良的作物。除了富含營養價值,「野菜」也乘載著來自閩南、客家、原住民等多族群過往共同的記憶。但隨著工業化、都市化演進,外來種改良的青菜增多,而原本隨處可見、平易近人的野菜,也逐漸成為被大眾忽視的雜草。

野菜學校群眾集資

集資網址: https://backme.tw/ref/sxAc4/

集資影片: https://bit.ly/2TdTrM5

粉絲專頁: https://bit.ly/2TaSGD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