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山隧道開通以後,使宜蘭產業結構大舉改變,同一時間,似乎加速更多青年往台北發展的渴望,畢竟回家的路不若從前遙遠了,即便在城市工作也可以隨時「回家」。雖然如此,仍有一些人駐守家鄉,在此地生根,承襲家業或者創業經營。士福普洱-茶書店的老闆邱子耘,在離開與回歸之間毫無懸念,大學畢業以後便返鄉就業,近年接下父母的事業,將父親的茶農工作、母親的茶行整頓出發,在礁溪亮起一盞亮晃晃的燈,翻新常人對老舊茶行的印象。

(邱子耘接下父母的事業,賦予茶行的意義|士福普洱-茶書店 授權提供)

邱子耘

我大學唸東海社工系,在大學唸書這幾年,是我目前為止離家最久一次。

宜蘭一直是我很熟悉很喜歡的地方,所以當初畢業沒有多想直接回這裡投履歷,也很幸運在宜蘭家扶中心找到一份工作。做社工當然壓力還是有,工作量最多的時期我手上一口氣要乘載90幾個案子,但整體而言在家扶中心的那兩年我做得滿開心的。

至於為什麼會接下家裡的事業嘛?其實在那之前爸爸媽媽就陸陸續續問過我是否有意接手,仔細想想……也是家裡的茶把我跟妹妹養大的,還是想替家裡做點什麼,就順勢接手了。

(邱子耘:「是家裡的茶把我跟妹妹養大的,現在輪到我替家裡做點什麼了。」|士福普洱-茶書店 授權提供)

我爸爸本身就是茶農,最開始種的是台灣茶,千禧年的時候隨著一波西進人潮跟著到中國發展。老實說,他去中國我事先也不知道,就是有天起床問媽媽:「爸爸去哪裡了?」才知道他到中國去了,然後下次再看到就是半年後耶,哈哈。總而言之,普洱茶就是當時他在中國找到的,從雲南帶回台灣,一直做到現在。

(店內不定期舉辦講座活動,邱子耘亦擔任講師帶大家認識茶|士福普洱-茶書店 授權提供)

剛開始接手茶行的時候其實遭遇到很多挫折。早期我面對的客人會分成兩種:從來不喝茶的,以及從來沒有離開過茶的。前者一旦發現我們店裡賣的都是茶餅,就直接走人,我連介紹的機會都沒有;後者可能一來店裡就說他已經喝茶喝了30年了。我就想--他喝茶的的歲月都超過我的年紀了,這樣能跟對方聊什麼?所以有時候也會因為這樣就被客人看不起啦。所以我才會去丟丟當森林市集擺攤,想要找出現代人喝茶的口味,發現多數年輕人對普洱茶的味道有些排斥,於是我就自己配了一款茶,將普洱跟紅茶做結合--就是我們現在的「士福普洱」啦--這把普洱本身的味道壓下去,卻不失其原本的潤澤口感,改變一般人對普洱茶的印象。後來像是籌辦DIY活動、邀請店家或者職人講座,用意也都是想找到各種方式讓大家願意踏進我們店裡。

(將茶行打造為內用的閱讀空間|士福普洱-茶書店 授權提供)

問我為什麼會回宜蘭嗎?其實應該說我根本沒有想過要走遠。據我所知,很多跟我同年齡的朋友也都在宜蘭創業,只是不是那種財力雄厚的店家,多是帶著執念一點一滴打造出理想中的樣子。我們都是生於雪山隧道開通前的宜蘭小孩,親眼見證宜蘭慢慢轉變成我們不熟悉的樣子,即便如此,還是想要留在這裡,創造一間有別於排隊名店、或者總是大量吸收觀光客的場所,卻是一間能留住宜蘭昔日風景、氣氛的店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