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興國中「少年劇團」成立於2000年,契機乃因當年邀請名作家黃春明駐校,彼時的校長聽聞黃老師有個「黃大魚兒童劇團」,便開口詢問:「若在復興國中也成立一個劇團呢?」一句無心插柳,竟讓少年劇團走到20周年的里程碑。這些年有許多老師來來去去,目前任職校內的兩位表演藝術老師卓子文、張綺仁,前者資歷長,後者資歷輕,然二者都將大半人生投注其中。

卓子文

我一直都對舞蹈很有興趣。但說起原因?其實很簡單啦──小時候在高雄讀書,看到學姊跳起舞來好漂亮好開心,就一頭栽進去了。哈哈,真的很單純吧。結果就一路跳到北藝大舞蹈系、師大體育所。嗯,我是想當老師才特別又去念師大的,跳舞這件事情在某種程度而言與體育的邏輯很接近。畢業以後也沒轉太多彎,直接進入高中舞蹈班開始實習。

其實在我們十多年前,表演藝術老師沒那麼多人競爭,只是缺額很少。我記得當時全台灣開缺的只有桃園、台北、宜蘭。所以,要說宜蘭走的很前面,它是真的走的很前面!我那時候剛好時機點對了,正逢復興國中成立少年劇團前後,學校就招了一個學舞蹈的我,以及另一個學戲劇的老師。

(「當時看到學姊跳起舞來好漂亮好開心,就一頭栽進去了」|編輯部 攝影)

其實待在這個學校真的有很多東西讓我們忙,這裡重視多元發展,因此給予我們很多資源、或大或小表演的機會,老師設計課程的彈性也非常大。像是近幾年,學校成立了舞蹈隊,我就能更專心經營學生舞蹈這塊。說起來,宜蘭舞蹈的風氣真的很盛行。比方說--雖然我們是校內團隊,不過還是希望徵選進來的人有一點底子,這幾年看下來的結果,無論是小時候學過芭蕾,或者是平常在跳熱舞、街舞的,校園裡這樣的孩子都很多,運動細胞也相對發達。

可是說到底,我們作為校內老師,終究還是會把教育放在表演藝術的前面。因為你面對的就是這年紀的孩子,他們的心思很柔軟,但相對的心情也經常是浮動著,若要把課上好,得先實行嚴格的紀律。舉個簡單的例子:班上很吵,上什麼課都不會管用,對吧?經營一個團隊也是。在教他們拉筋、正確的動作之前,我們最先要求的都是紀律。

(「作為校內老師,終究還是會把教育放在表演藝術的前面」|編輯部 攝影)

我最早實習的地方是舞蹈科專班,當時面對一大群擁有專業底子的學生,每個身段都很厲害。所以剛來到復興國中時發現一件很有趣的事情,進少年劇團、舞蹈隊的孩子都是「一般人」,他們即便有一點舞蹈表演經驗,卻都不是真的受過專業訓練的「平凡大眾」,但偏偏就是在這種平凡與常俗裡,會發現一兩個閃閃發光、你可以稱之為才華的東西。在那之前,他們可能沒有發現原來這些閃亮的東西長在自己身上,而是透過表演一點、一點被淘洗出來。教了十幾年,這樣的感覺還是沒有改變。

不過,你說我真的是想讓這些孩子變成專業舞者嗎?其實不是的,我是希望他們能夠透過對藝術的興趣,了解到更多東西,這些東西不是你腳能舉得多高,或者技巧有多純熟,而是透過練習的過程中,把不會的東西一直磨到會。你不會放棄,而只會想著繼續挑戰。有時候這樣的核心思想甚至不透過我來給予,而是學長姐手把手地傳承下來,包括收衣服、弄道具、打掃等事宜。而這些東西,儘管日後不再跳舞了,也是會一直留在他們身體裡。

(「這些東西,儘管日後不再跳舞了,也是會一直留在他們身體裡」|編輯部 攝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