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人10大癌症之首是大腸癌,平均每30分鐘就有1人確診,約80分鐘就有1人病逝。除了體重減輕、腹痛等症狀,大腸癌常見警訊之一是排便異常。有醫師表示,曾有病人排便不順、血便半年誤以為是痔瘡,直到就醫檢查時,肝臟已長滿轉移性腫瘤。
根據統計,大腸癌已經連續13年位居十大癌症之首,每年新增超過16000名患者,相當於每30分鐘就有1人確診,其中約2成病友確診時,已是第4期的轉移性大腸癌,5年存活率剩下13%。
知名的肝膽腸胃科醫師張振榕,在《醫師好辣》節目中分享,曾有一名身高超過180公分、體重90公斤的60多歲男患者來求診,病人臉色慘白,說「肚子痛了半年」,因為他的肚子很大,醫師觸診摸不到任何異常,於是幫他安排超音波,最後發現是整個肝臟都是「轉移的癌症」。
張振榕說,男子的肝臟布滿了腫瘤,像這種大量的肝轉移,腸胃道來的占大宗,其次是肺部。他追問男子平時排便的狀況,對方表示自己有痔瘡,排便不順又出血的情形已持續半年以上。但聽在醫師耳裡,這明顯不是痔瘡作怪,大腸鏡一照,果然如他預料是大腸癌,合併肝轉移就是第四期。
張振榕表示,這名病患從十多歲開始抽菸,不愛吃蔬菜,又愛吃肉。腸道長期出血導致面色慘白、貧血,出現便秘症狀代表腸道被腫瘤堵住。事後先為他開刀解決腸阻塞的問題,接著再進行化療,可惜由於發現得太晚,化療半年後病人還是因全身性轉移離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