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年一度的宗教盛事「二結王公文化節」共為期四天,今(29)日是最後一天,下午開始壓軸重頭戲過火儀式正式登場,一連串燒炭、淨場、灑鹽灑米儀式,整個會場萬人鑽動,莊嚴又帶著些許神秘的氣息。每個人無不希望在這場儀式中,得到神靈的庇護,送走溫疫及紛擾的一年,平安健康的迎接新的年度來到。

實際參與「過火」的扛轎信眾,赤著腳踩過原本高溫燒烤至800~1000度的炭火堆,問他們會不會害怕,信眾表示對廟方的安全措施有信心。「踩過去溫溫的,但有時候會冒出一些零星小火花。」原來這些燒烤至高溫的炭火堆,會再經過多次灑鹽米的儀式,使其降溫並有消災解厄之意,也令其不潔之物不敢靠近。

「二結王公過火」儀式,在民國100年登錄為無形文化資產、102年登錄為「宗教百景」之一,是宜蘭珍貴的文化資產,其中「抓童乩·跳過火」,過萬斤炭火儀式,更是造成萬人雲集,是全台灣最壯觀盛大之廟會文化活動。農曆11月15日是王公生,香火鼎盛的二結王公廟在每年這天舉辦神轎過火,地方順口溜「過王公生就知過年(春節)快到了」。


過火的儀式相傳是早期醫療水準不發達,二結王公扮演求藥角色,信徒祈求神尊消災解厄,但時間一久,信徒憂心神尊也會染上厄運,才會選在誕辰日當天,準備火紅煤炭,讓大家踩過去就可以解除厄運。
今年二結王公廟特別準備300份馬克杯供民眾取火炭,取其平安「炭」大錢之意,另也有王公福宴每桌5000元,開放信眾認領。希望透過一連串的民俗文化饗宴連繫「無形文化資產」與「有形文化資產」,藉由活動凝聚地方向心力,讓宗教文化更有特色及內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