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興國中「少年劇團」成立於2000年,契機乃因當年邀請名作家黃春明駐校,彼時的校長聽聞黃老師有個「黃大魚兒童劇團」,便開口詢問:「若在復興國中也成立一個劇團呢?」一句無心插柳,竟讓少年劇團走到20周年的里程碑。這些年有許多老師來來去去,目前任職校內的兩位表演藝術老師卓子文、張綺仁,前者資歷長,後者資歷輕,然二者都將大半人生投注其中。

張綺仁

我國一的時候,少年劇團大概才剛成立第二、三年吧?當時也不是因為什麼表演慾,純粹就是覺得:「聽說劇團可以到外面演出,那一定可以一直請公假吧。」哈哈,真的只是因為這樣啦。不然那個時候也不大曉得黃春明老師是誰,只知道他是一位大師。從此和少年劇團的關係就一直沒斷過,畢業後也時常回來幫忙。在台藝大念戲劇系時,卓子文老師鼓勵我修教育學程,就這樣輾轉回到母校來教書。

(「從此和少年劇團的關係就一直沒斷過」|編輯部 攝影)

台灣劇場的環境的確是不太好,但是⋯⋯進入教育界的我撐得上是「幸運的人」嗎?我想有些人應該不會認同。唸書時很多同學看我修戲劇教育,其實提出質疑的還是有很多,覺得學戲劇就是要表演。可是——怎麼說呢?上大學以後看到了那麼多有才華的人,他們的演出是會發光的,我就清楚知道我不是那樣的人。可是投身教育界不同,帶學生演戲、排練,偶爾跳下去再演一些東西,做這些事依然能讓我感覺到很大的熱情。

可是坦白說,如果有學生說他想念戲劇系,我都會阻止他們。倒也不是因為劇場環境不好,而是國中生能夠看到的世界還沒有很多,少年劇團會給這個階段的孩子一段非常特別的經驗,讓他們感到驚奇、興奮,可是如果因此就決定要走這條路,其實是將自己的視野限縮著了。我希望他們繼續走、繼續看,等到把眼界打開了,能看見更遼闊的世界,如果到那個時候依然渴望劇場,都還是有很多機會。

(「我希望他們繼續走、繼續看,等到把眼界打開了,能看見更遼闊的世界」|編輯部 攝影)

這幾年公演,我們會請外聘老師來幫忙,許多都是業界人士,一開始會對我說:「你們的學生好像有點太乖了。」相較一般劇場,少年劇團的學生的確是這樣沒錯,遵守紀律,服從團體規範。其實過去我也常自我質疑,這樣的規範對嗎?是不是會限縮學生的自由度?是不是會讓他們因而無法享受表演?最初幾年,的確會有這樣的拉扯。但是經過長時間的磨合,那些老師也慢慢開始能夠跟著我們一起去消化,共同耕耘。

(「此時此刻能夠做什麼,就會用盡心力去做,把握當下。」|編輯部 攝影)

少年劇團到今年已經二十週年了。還記得當初我們一群人走到十週年的時候,還聊到說不定就到此為止了,實在很難想像更久以後的事,沒想到這麼快就二十年啦。即便如此,我們對於少年劇團能否持續下去,好像都還抱持著一樣的態度,總是戰戰兢兢面對每一次演出,沒時間想下一場戲在哪裡。此時此刻能夠做什麼,就會用盡心力去做,把握當下。